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空間角落,測量親密 臻品24周年建築 & 藝術展

「龍寶建設」長期深耕「建築」與「藝術」25年的專業背景,在臻品藝術中心成立24週年之際,特別邀請榮獲兩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劉克峰策劃「空間角落,測量親密」周年展,首次將建築與藝術融合在畫廊有限的空間中呈現。策展人特別以龍寶建設打造幸福家屋的建築理念,展出邀請五位建築人:張麗莉、半畝塘團隊、楊家凱、林聖峰、陳宣誠,與陳順築、顧何忠、紀嘉華、陳建榮、蘇淑美、張光琪、吳佩珊、曾琡棻八位藝術家來勾勒家的輪廓,測量親密的感知。

這次策展主題“空間角落,測量親密”特別與龍寶的價值觀有密切的關聯,龍寶認為房子是用來承載親密幸福的居所而實踐了「家」的價值;臻品藝術中心則是企圖在「家」的空間,藉由藝術家的創作來製造生活回憶的角落,因此,展覽的底層概念來自於家屋。

應策展人之邀參展的建築人,同時也是龍寶建設與臻品藝術中心負責人張麗莉董事長,臻品藝術中心負責人也是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此次也有她親自手繪的作品展出,她認為,建築和藝術是可以融合一起,將藝術帶入建築之中,更能展現建築的美。策展人劉克峰則表示,此次策展主題的概念來自於家屋,透過生活空間的物件、家具或是空間的角落,建築師勾勒或創造出回憶的輪廓,測量親密的感知「空間角落」;藝術家則藉由創作狀態,喚起我們「測量親密」的情感。

「家」像是一個考慮周詳的容器,在建築物裡面的傢俱、生活物件、收藏品,全都溶入「家」的建築物之中,醞釀出日常生活的歡樂與豐盈。若以居住者的生活經驗與產生的回憶,每個生命體有其獨一無二的安居在家宅之中的生活,「家」的回憶也安居在我們的身體、靈魂之中,來回之間的聯繫形成回憶這樣的獨特狀態。除了家屋延伸到生活過的空間環境,有些時候,在都市、社區或歷史老街等空間的角落,記憶空間會散發出一股吸引力,它蘊集了庇護我們身體內在的回憶與空間親密感。

深耕建築.藝術融合

這次展覽最特別的是,建築人打破了畫廊空間上的限制,在現場建構一座懸浮的吊橋,讓人行走其上,改變看畫的欣賞經驗;或是運用傳統泥砌的工法,耗時9天在畫廊裡面蓋一座泥窩…,展出作品跳脫了一般慣有的格局,令人驚豔!

張麗莉董事長率先提出以「女媧補天」萬象之始的概念與手稿來呈現建築與人的關係;半畝塘團隊則是運用傳統泥砌的工法,耗時近10天的泥作時間在畫廊現場蓋一處泥窩,喚起人與土地棲息的原始情感;楊家凱藉由銅製積木的堆疊重新定義兒時記憶中積木輕盈的印象,暗示我們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是由我們身處的大地與自然的支撐,才能得以穩定生存與發展;而林聖峰利用輕量、可回收的單一鋁材,以切削柱列構成、交織為二菱形空間量體,以此演繹材料特質、生產與構造邏輯、結構系統的低限抽象表現載體,整體創作在回應「現代性」的基本理解。陳宣誠則是以三個關於重量的概念作為其建築裝置的體驗式作品,在畫廊有限的空間中建構一座懸浮的吊橋,讓人行走其上,改變觀者看畫的欣賞經驗,回應著進入作品的身體狀態。

擅長靜物寫實的顧何忠,將靜物畫中所要傳達的意涵與現實世界的關係連繫起來,揭露現實世界形象的窗口,也是一種心靈修持的自省態度。曾琡棻藉由擬真手法,將繪畫偽裝成平凡實體之物,以虛假外表提供觀者探索。陳建榮不斷描繪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築,作品呈現一個趨近於建構、抽離與還原反覆循環的行為過程。蘇淑美運用個人私密性的物件與收藏,轉化成陶瓷裝置,創造出私人儀式化的場景。

影像是生活記憶最直接再現的留存,陳順築沒有「照像」之實的底片確實留下了光影運作的美麗痕跡,並透過後製的絹印加工手續進行影像書寫。吳佩珊則將逝去的家族影像結合纖維藝術創作與內在對話,張光琪藉由收集的物件裝進喜愛的盒子中,以滿足事物將永遠存在的安全感,掀開盒蓋的瞬間,就像自微型空間中打開記憶,一種被存在意向所打開的時間。紀嘉華以家屋的形象垂掛自行設計的心型銀飾,傳達家要有心,有連繫,有平衡…,家的空間角落滋長庇護了內在的愛與親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