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泡沫化浪潮來襲下的台灣房市 政府政策錯誤引發地產泡沫危機

一場年底的九合一大選,讓原本台灣藍大於綠的政治版圖一夕間翻轉,變成綠大於藍的全新局面。連帶使得原本已經詭譎多變的房地產市場,憑添了更多想像的空間與不確定的未知性。所有的開發商都在靜觀其變,不敢冒然出手。而所有的消費者也都在靜候新局,以期從中獲益…台灣房市,究竟該何去何從?

適逢選後台灣局勢動盪的轉捩點,美宅誌編輯部企望在這個房市買氣低迷到金融海嘯時還要慘烈的時機,以旁觀者的角度,表述一些另類的觀點。希望善盡媒體的責任,為同業先進們提出良善的建言,也希望為消費者表述內心的企盼,以期達到大家溝通互利的雙贏局面。

早在四年多前,就已經有人預言台灣的房市,將迎來繼豪宅市場榮景後的另一波大低潮。歸究下來,主因有二:

一、台灣豪宅市場終究有限,水深魚少,供過於求。

馬政府第二次勝選之後,為了提振經濟,不得不接連以調降遺贈稅以吸引台商回流,藉以為房市交易注入活水,間接透過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來帶動整體經濟的運轉。

在美宅誌採訪的前幾年,的確恭逢其盛,見証了許多台商回台置產、投資的案例。而且各大知名建商,也大多在此數波的投資回流潮中獲取了極大的銷售利益與建築實績。可說是我們台灣房產業最快速成長及最風光的十年。

然而,隨著台商概念股的普及化,銷售端必須不斷的創造新話題來吸引更多顧客購買豪宅,也因此在行銷定位上,從本地富豪客群,台商回台置產,再到鮭魚返鄉、兩岸開放觀光、陸客自由行、中資入主、外資挹注…等等行銷面,不斷的尋求突破點來創造話題。

政府開了一個頭,就像水閘開了門,當大水湧出之後,各家水渠競相引水灌溉,於是自家荒野遍成良田,一片榮景又是一片榮景。

但是政府並沒有接續的為房地產市場做好長遠的規畫和導引。致使在國際局勢丕變後,國內貧富差距加大偏離與中產階級加速貧窮化的情況下,土地依然高漲開發商未來將迎來了更大的產業困局與挑戰。

二、居住正義話題發燒,政府沒有適時解套,終致野火燎原。

居住正義涉及的議題廣泛,是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政治課題。升斗小民不若富豪權貴擁有強大的購買力和消費力,能夠擁有餘裕的置產和多重管道的投資自由。人民所求的不外乎溫飽和安居樂業的基本需求而已。

其實早就有前瞻遠矚的開發商朝著「精質、小美、輕鬆無負擔」的購房趨勢在著力佈局。建商將本求利,格局遠大者可以善巧順流,適應變局;而眼光未遠者則可能隨流而沒,走入歷史。但是,政府卻不能置身事外,隔山觀虎鬥。因為政府的職能,本來就是最大化人民的幸福與總體分配國家的資源與和益。可惜,馬政府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職能,也沒有記取該警覺的教訓。這間接使得我們的房產市場陷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窘境。

傳統的政商開發模式,不外乎以土地開發、建設為主軸,透過土地開發來變更、轉換土地價值,並透過建設程序來催生相應的產業運轉,從中獲利成長創造實績。

然而,這種傳統思維碰上了大環境不景氣,貧富差距日益嚴重,人民仇富心態日益加深,社會資源分配嚴重失衡的窘境時,問題就來了!而握有最終統籌分配權的政府,理應站在更高角度,來解決這種勢必野火燎原的未爆彈才是。

可惜,我們的政府明知當為卻又不敢為。一直到了民怨難堵時,才急急忙忙的透過證所稅、奢侈稅、房市合一等一連串急就章策略來滅火,試圖扼阻已經沸騰的民怨,早就為時已晚矣!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就是讓我們優質的建商和對這塊土地持續貢獻的有為者,不斷被曲解,不斷遭逢打擊。

『好房子就應該讓消費者買的起,看的喜歡,而且最重要的是能符合年輕人負擔得起的範圍內才行。』這是出自一位國內房產業者的衷心之語。試舉其經營策略為例:開發商了解社會結構改變,少子化與社會資源不均,貧富差距嚴重失衡,豪宅規格已不符合時下消費者所需。故而皆朝向小坪數、生活精緻化、結合年輕消費族群工作場域為幅射圈為主的居住消費趨勢而開發新建案。

『我們走的比較慢了,但這個方向是好的。可是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加上社會氛圍的走向,我們會走的很辛苦』。像政府規定的都市審議計畫裡面就強制規定,無論是否為小坪數,都強制每一戶要配置車位。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買房子,要一起購買停車位。可是你想一想,如今一個台北市中心的停車位動輒兩三百萬以上,年輕人買房子都那麼辛苦了,哪來的錢買車?買了車,還得考量油耗費,還要再買昂貴的停車位,何況目前台北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如何便利發達,根本無需買車,如此一來停車位反而成了首購及換購族極大的負擔。

政策影響所及,就會拖累到購房的意願。這也會影響到開發商對於房產開發思維,必須要開始順應潮流,調低房屋售價、重新規劃空間坪數和投注更多成本來雕琢好房子,以符合這一代年輕消費者對於住的切身需求面。


房產泡沫化是『表』  分眾化品牌市場是『裡』

誠如那句運動競賽的名言:『要超越對手,最佳的時機點就是在轉彎的時候。
其實,這句話也是行銷經營的至理名言。

一個多頭獲利,無限榮景的市場,你不需要太在意分眾化的市場,你也無需花太多時間經營自家的品牌,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去關注政治如何影響你的市場佈局,甚至你不用在意市民如何從網路上去調閱豪宅的景觀庭園和門面,是不是來自於都更獎勵?

網路時代,沒有絕對的秘密,也沒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如果我們不看台灣六都首善之區的空屋率有多少,我們可能還一廂情願的以為無止盡的開發新建案,會是建商的存活之道。這就跟出版業無視於移動通訊和無差別空間縫隙的閱讀習慣,已經大舉侵蝕掉傳統平面出版市場一樣的讓人戒慎恐懼。

供過於求的建案,偏偏遇上了根本買不起房子的中低階消費者和已經飽合了的金字塔頂端客戶,下場會如何,恐怕也不難推測。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正式迎來「分眾化品牌市場」的時代。沒有人,可以漠視這個趨勢和潮流。

如果你一開始在你的建案裡植入這個概念;從現有的存貨裡面重新切割、重新定位商品,以適應市場的驚濤亂流。從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到 20152016的立委、總統大選,台灣的政治不會是順風順水,而是更需要握緊船舵,小心為營的處處險灘。別急…我們還沒把中國因素和東協整合、美國重新想在東亞、南亞獲取影響力…種種經貿、政治競合的不確定因素算進來呢!

事實証明,許多具有遠見的企業早已看穿了目前不安政局下的產業空洞化,而朝內裡的實質面開始佈局了。而有國際宏觀格局的企業也早已西進朝大陸佈局,如今更有一批人將觸角伸向東南亞或南亞市場。

無論如何,分眾化的市場,也就意味著『大眾社會,在種種時代趨勢的衝擊下,被迫裂解後的分化與零碎化的市場格局,將成為行銷獲利的主要課題』。想要獲利,就只能深刻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加速與新興消費市場、新的媒體平台、新的資訊科技、新的市場潮流靠攏,才是存活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