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壯哉『台南學』 以「舊」創「新」的完美驚歎號 專訪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

文化並不存在,除非你能看的見!』數年前的一則廣告詞曾如是說。

文化是散落在大地上的珍珠,你要悉心搜尋、挑選,彼此串結,才能繫連成一串璀璨美妙的珠寶。散落在大台南的文化資產,就像價比鑽高,量以毫克計的沉香,它只會愈沉愈古,愈古老,愈氛香。

刻意挑選在鹽水區的永昇戲院接受美宅誌團隊的採訪,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輕鬆地坐在戲院的台階上,細數這些年來文化局經營大台南市的文化創意經驗。

台南市晉升五都後,原本的縣市合而為一,以往我們狹隘認知的台南古都文化資產,現在已經完整擴及到整個嘉南平原的腹地,甚至已經涵括到台南與嘉義縣、高雄市的交界。目前遍佈在整個大台南各區的文化資產,就宛如一地碎鑽撒落大地,俯拾皆是。

根據西元1964年五月所召開的國際會議上所通過的威尼斯憲章,其憲章第一條即開宗明義指出:『古蹟的概念既涵括個別的古蹟,也包含都市和鄉間在內的整體景觀。因為古蹟和整體景觀能夠為獨特文化、特殊的地域發展或歷史事件提供見証。

由此可知,古蹟和老建築的可貴性,不僅在保留建築本身的價值,還能為一座城市保留獨特的地域性格和歷史演變的軌跡。其價值性非僅限於『』(建築物本身),亦應當擴及為『』(街道、巷弄),甚至整個『』(整個街廓風貌、城市的性格)。

由此為始,葉局長以去年台南市政府通過的『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為題,為我們分享了台灣首善古都的台南,如何在「都市保存」與「都市更新」中運用雙軌創意,創造出彼此共榮共生的城市價值。

台南市如何「蛻老如新,點石成金」?

壹. 以「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為樞扭,整合跨部會資源

我們在台南縣市合併後,在去年正式通過了這個自治條列。因為在古蹟之外,台南還有很多老房子,這些房子都擁有其各自的文化價值。在這些歷史巷弄裡,如果沒有這些老房子,就無法呈現出它的古老味道。我們希望它能在所有權人的意願下,被妥善的保存下來。

古蹟建築往往是單一、點狀的,但這種歷史街區卻是以『線狀的,甚至是以面狀存在的。』以中西區為例,在古蹟和老建築如此密集的地方,它就構成了以『面』為網絡的存在。所以它必需有一個政策性的配套措施,才能好好的運作它。」葉澤山局長舉出相關的法源依據。

在這個架構下,我們就成立了一個跨部會、跨局處的委員會。例如:都發局就負責城市規劃;工務局就牽涉到都市計畫道路的拆遷與否;當涉及到建築保存的時候就會需要消防局的協助…等等。如果只是倚賴文化局,是沒有辦法獨立管理的。所以我們大約每一個月,就會召集各單位來開一次會。

我們先從清查歷史建築開始,從清朝一直到日治時期。例如:從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幢戲院擴展出去,鹽水區就有一營巷、王爺廟巷、連城巷三條街區已經解編了。
透過這個委員會,就把原先的都市計畫道路給廢除掉了。古蹟和老街區的維護修繕、再造與創新,都非單一部會能獨力完成。所以『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雖然是台南市的首創,但卻有著深密的考量和配套措施。它對保留歷史街區的活力有著深刻與重要的意義。」葉澤山首度為我們介紹了這個由台南市首創的城市再造概念。

我們針對老街區的整理,不一定是加法,有時候是用空間減量的方式。我們會把原本歷史街區上不必要的裝飾去除掉,最大化的保留它原有的風貌。我們會加上『振興』這兩個字,就是希望老街區不是只有保存,還更希望它能被活化、再利用。好比說我們的對月樓、信義街一帶,就有不少的文創業者開始進駐,並開始運用這些老房子。」

葉局長坦言:「以前很多老房子的所有權人都要把老屋拆掉,現在反而更希望保留下來。因為他們發現:老房子不用拆,甚至還有很多人想要買台南的老房子,或想來租老房子。所以我們就發現到:台南古都在文化保存上,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和寶貴的經驗值了。」


貳. 以「展演」「修繕」為媒合平台,讓資源得以流通、共享

(1)老房新藝術
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份是台南的藝術節。雖然其它城市也有藝術節,但我們的藝術節與眾不同。我們展演期間不但有國外團體,也會有國內的藝術團體,如雲門舞集等一級團隊的表演。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城市舞台』的展演項目,它的精髓就是把整個台南市當作是一個大舞台!」

「像這座永昇戲院不但是一間充滿建築美學的懷舊老戲院,它還會有藝術表演;例如『B.B.Art』也是一個老空間,我們也會有藝術團體到那裡表演。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會以這個場景空間為主軸,來設計一整套的表演藝術,這是完全for 這個空間場域的。這不只是結合建築本身,而且是會以這幢建築空間為特色來展演並發揚其演藝的特色。」葉澤山說道。

在我們追問下,葉局長表示,諸如此類結合老房子與藝術展演的空間,將至少會有十座之多!


(2)獨創新藝獎
「另外在視覺藝術方面,我們有舉辦一個『新藝獎』。我們是和畫廊協會合作,搭配協會在台南的藝博會,進行雙向的媒合和市場交流。我們會遴選出四十歲以下的新銳藝術家。今年,我們雖然只辦到第二屆,但是參加的人數已遠超過去年。去年參加人數是兩百多位,今年則爆增到三百多位!」

「這個獎項是沒有獎金的哩!」葉局長笑著說。

瞧出我們的疑惑,他解釋道:「沒有獎金的項目,卻有這麼多新銳藝術家來參展,不得不歸功於我們與畫廊協會的合作。因為透過這個展覽,畫廊協會和潛在投資者可以看到這些畫家的潛力,進而經營新銳藝術家們的畫作。所以只要是得獎的畫家,幾乎都會被畫廊協會發崛。我們希望畫家專心創作,而其它的市場面就交給專業的經理人來做吧!」

「而且我們特意挑選在老空間裡展覽,當然也鼓勵這些藝術家結合老空間的特色來創作,藝術家也會藉由這些老空間來增添它作品的吸引力;同樣的,這些老空間的既有參觀者,也能間接從展覽裡得到蒐藏和間接販售的契機。」

這正是因為我們台南有獨天獨厚的建築元素和老空間,彼此才能激盪出這種行銷創意和市場通路啊!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是只為了應付一個常態活動,而去舉辦一個活動而已!」葉澤山深刻剖析道。

(3)維護加補貼
「還有,如果有業者想要利用老空間來從事文創活動,想要租這間房子,我們文化局也會有一個月最高5000元的租金補貼。這對一位剛出社會,想從事文創事業的年輕創業者來說,也是不無小補的!」

「另外,我們希望老屋在重修的時候,能儘量保持原來的風貌,不要太over。所以我們會提供業者一套整修的補助申請計畫。但老房子的消防安全和例行維護是最重要的,這也就需要有更多的民間團體一起來做。所以如果民間團體希望針對老屋有修繕維護的使用計畫,我們也會補助他們。例如:我們也會和民間團體合作,像古都基金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老房子畢竟是歷史建物,當它發生問題的時候,要如何尋找修繕的人才和技術也特別重要,有些修繕技術得有專業的工匠和技師才行。因為我們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就能居中媒合,為業者和所有權人尋找傳統匠師、大木匠和專業技師,協力完成修繕的工作。」葉澤山明白地點出:市府要如何為古蹟和老建築普遍存在的修繕問題,與人才、資源欠缺之窘境,尋求出解決之道?

葉局長總結說:「總括來說,我們針對老房子和老建築,會針對所有權人、相關的使用者、租貸對象,作整合性的資源規劃,讓大家的資源可以共享,彼此產生加倍相乘的效益。」

阡陌縱橫,珠連成璧 整座城市都是美術館

壹. 福爾摩莎的珍珠–打造軟件、硬體交融的感性結構
針對美宅誌所詢及:台南市政府前不久剛舉辦完的陳澄波亞洲首站巡迴展,葉局長也特別為我們分享了近年來文創產業給大台南市民,所帶來的生活影響:

我們會舉辦陳澄波的巡迴展也是一個機緣。因為我們正在推動台南美術館的計畫。台灣五都裡面,只有台南還沒有市立的美術館,這對台南來說是很重要的計畫!因為很多台灣的畫家、藝術家前輩都跟台南有著深厚密切的關係。例如陳澄波大師他雖然是嘉義人,但過去在日治時期,從雲林、嘉義到台南都屬於是台南州,今年剛好又是大師一百二十周年的紀念。所以我們大概在兩年前就開始跟陳澄波基金會洽談展覽的細節了,所以它的首展,就選定在我們台南市。

葉局長接著提出一套台南文化局的願景:「台南市政府希望透過展覽的建置,結合台南市美術館的建置計畫,將大台南的美術館建立成一個集特色、性格與質感兼俱的藝術網絡。硬體未完成前,我們的軟體和活動必需先行。包括文化藝術的考查和研究、未來出版的計畫,都已經和美術館的建立,一起開始雙軌並行!

他說:「台南府城是台灣傳統文化的先趨,我們把它定義叫作『福爾摩莎的珍珠』。包括從明清時代到日治時期,再到現代的藝術家,我們都開始作調查和蒐集,它們就像一串沒有中斷的璀璨珍珠,都是台灣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寶!

所以我們的美術館是有不同定位的,他接著說:「它有『近現代的美術館』,選址就在現今日治時期警察署那邊。我們也有『當代的美術館』,地點選址在友愛街,也就是孔廟那裡,就在國家古蹟–地方法院的附近。我們是採取國際標的競圖。並會分別透過不同的研究、展覽來各自形塑它們的定位及特色。所以,我們的展覽計畫是和建築本身的歷史淵源和風格結合在一起的。

他進一步闡述道:「以當代美術館為例,那個地方是目前台灣國家古定古蹟密度最高的地方。台南文學館(舊台南州廳)、孔廟、日治時期的三菱事務所…都集中在那裡。所以當代美術館未來也會匯集在那裡,我們就把那裡定位成『福爾摩莎的珍珠』。因為那裡涵括了從明清時期一直到現代的歷史文化軌跡,將能夠完整呈現台灣的藝術風華!所以從陳澄波這個展覽的脈絡來看,就隱約折射出我們台南市美術館計畫的一個輪廓圖了。


貳. 突破藝術館框架,跳脫傳統侷限性
除了制式、有形的美術館外,我們也把整個大台南當成是一座由不同城鄉美術館所串連的『無疆界美術館』。」

例如:
海安路那邊,我們把它設定為「街道美術館」。

「後壁的土溝那一帶,我們就把它設定為「農村美術館」。因為它地處嘉南平原的核心地帶,擁有豐厚的農村文化,有很多的三合院和已經進駐的藝術家,就形成了一個藝術聚落。」

「還有遍佈在台南各地的廟埕,都具有各地的特色,我們也把它規劃成「廟埕的美術館」,比如說位在神農街那邊的風神廟,這種自然神崇拜的風俗就是很鮮明的例子。我們就特別和中強光電基金會合作,替廟埕整個改造它的燈光美學和街廓意象,結果整條街道,就變成城市的一道風景面了。」

「還有,像新營那邊在日治時期是著名的灌溉水渠,我們就希望將整個灌溉的水渠系統,規劃成在大地上的『藍帶美術館』…等等。

也就是說,大台南各地都擁有不同的地景、地貌和建築和人文資產,彼此都散置在不同的地方裡。我們有各種不同型式的美術館,散居在大台南的每一塊土地上!它能因地置宜,被設計成專屬在地和各具城鄉特色的無疆界藝廊。」葉澤山很有自信地披露了台南市府悉心建構大台南的文化企圖心!


文化行銷,「深」「廣」「厚」三管齊下

針對我們以台南市府近期出版的「老店,老滋味」一書廣獲好評,並引申出文化局未來相關的媒體行銷推廣計畫,葉局長亦有過人見解:

「其實我們在整理這座城市的文化,都是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例如『大台南的文化研究叢書裡,我們就有包含「地景系列」和「信仰文化系列」。

去年出版的地景系列,我們先從台南的港埠發展,然後拓展到內海、瀉湖…等等,跟這座城市相關的地景地貌,開始深入的整理、調查。那這陣子,我們又發表了一套信仰文化系列叢書,它的範圍就更廣了!」

「不管是王爺信仰、媽祖信仰還是大道公、玄天上帝的種種信仰…。它們都是從台南開始發展起來的。信仰文化和我們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移民史,也都是息息相關的。從台南市拓展到整個舊台南縣的部份,我們已經累積出版了超過將近一百五十冊左右的作品。』

「我們正是透過整個出版計畫,來架構整個台南的文化版圖,最終希望達到整個行銷『台南學』的夢想!」葉澤山指出。

他接著以「老店,老滋味」為例,分享了他的看法:「我們最近出版的這本書已經賣完了,在市場上也廣獲好評和迴響。公部門出版的書能夠再版實在不容易,這也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每一間被報導的店家和產業,背後都擁有再深化、延伸的可能性。好比結合台南廟宇裡的月老愛情文化,還有氛圍濃郁的民俗節慶,讓糕餅業者、婚紗業者、觀光業者彼此結盟。我們就能透過文化挹注觀光產業,為大台南創造更豐厚的多元產值。

我們的企圖心不僅只於此,我們不只希望報導他們,還希望能夠為台南在地的產業帶來經濟的助益和長遠發展。一本書的背後可以媒合的產業商機和延伸出來的計畫是無限的,所以我們文化局一年出版的書有將近三、四十本之多。我們還有一套民間文學系列,它是以口述歷史、俚語和民間故事的採集為主,透過出版和田野調查,就能系統化的培養很多的在地人材。」

舉例來說:「明年,我們要出版一套『公路文化』的叢書,以175號縣道為主,它表面上是往東山的路線,但內容卻不只是講到東山的咖啡,還講了很多產業和聚落的故事。我的希望是讀者可以拿著這本書,開著車沿著175線去探索、玩歷台南的城鄉之美和聚落產業。它一方面兼具了實用性,另一方面則又具備了透過文創出版,來活化各地產業的目的。」葉局長笑著道出了新一波的行銷計畫。


結語:
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的腦海裡,有著市府團隊整體挹注在文化行銷上的產業縮影。建構一個顯揚於世的『台南學』無疑是一個充滿企圖心的無比氣魄。但我知道:台南的確有這個本錢!原因無它,數百來,台南始終對整個台灣,揮發著它無比的磁吸力和影響力。在我心裡,更喜見台南的未來藍圖是如此無限芳美。而在那些阡陌縱橫處,處處珠連成串,亦復耀眼而誘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